欢迎光临潘彪个人网站!
《现经济学只适用于古代》是潘彪原创,更新至24年12月16日。 欢迎免费转载。 潘彪信箱: sun@china.com,请多多指教!
我不会忘记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 |
现经济学只适用于古代 (成本与需求理论)
潘 彪
为什么现经济学只能用来解释古代社会?嗯,这种情况就有点像古代的牛顿力学不足以解释现在的世界,后来终于出现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的基础就是一个叫做“供给与需求”的理论。打开随便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入门的地方就是介绍这个理论。见图1。
简而言之,需求曲线的含义就是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就买得越多;而供给曲线刚好相反,市场价格越高,生产者就生产越多。两条曲线的相交点就构成了价格。 当然,这个理论也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叫做“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图形和分析方法类似。比方说,用来分析通胀,就是总需求过多、曲线右移,与总供给曲线相交在价格更高的位置所造成的。
为什么供给曲线是价格越高才会生产越多?现经济学解释是因为厂家生产越多成本就越高。但现实世界却正好相反! 你去买东西,无论是小如大头针、饼干、Windows11;还是大如电视机、沙发、汽车……从来都是买得越多就越便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商家拿货越多就越便宜呀!为什么拿货越多就越便宜?因为厂家生产得越多就越便宜呀!
如果当今真实世界的供给曲线不是现经济学那样的,那么,建立在供给与需求理论基础上的现经济学基本上是错的!
举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产品之一信息产品为例,你一看就明白。 例如:应用软件、短视频、游戏、网络小说、流行音乐……信息产品的特征是,制造第一个产品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但从第二个开始,成本为0!因为自动拷贝一下就生产出来了。所以,你无论如何都得不出生产越多成本越高的现经济学结论!
不能够搪塞说这是特例,信息产品可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产品之一,足以扳倒现经济学。
扪心自问,你是选择相信事实还是相信现经济学???
为什么现实世界供给越多越便宜?
以下是我根据真实世界作出的证明。
以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汽车为例。各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天量资金进行新车型的研发(例如大众汽车2023年就投入了相当于11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做研发)。我们现在买的每一辆车都包含研发成本在里面。
假设福特汽车每隔一段时间就投资大概一百亿研发10万元左右的新车型,大概能卖出100万辆〔据此可以推算出每辆车的研发成本大概占1万元左右,即100亿元除以100万辆。而每辆车的其余各项成本(包括原材料、厂房、机器、人工、能源……)大概占9万元左右〕。
这次,福特又投资了100亿元研发了一款新车。这时刚好赶上产油国签订和平协议,油价大降,对汽车需求大增, 三年内高达150万辆。那么,福特该如何定价呢?
按现经济学理论,企业是按边际成本来定价的。(边际就是新增的意思,边际成本就是:新增加产量所产生的新增加的成本。正是由于生产越多,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变得越来越高,所以供给曲线是往右上翘的)。
那么,这次福特新增加产量50万辆,这50万辆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是多少呢?是每辆车9万元!怪了,在以往生产100万辆时,明明每辆车的成本是10万元。为何这次新增了50万辆,生产越多,成本反而越低呢? 因为这多生产的50万辆,不再需要研发费用!!!工业产品有个特征:技术可以无成本复制!你新增产量时,无需再重新研发,按之前的图纸和工艺就行了。
又回到之前的问题,这次的150万辆车该如何定价呢?若按经济学的以边际成本定价,每辆车卖9万元。那么,永远也收不回那100亿研发投资了!所以没有企业会按经济学的干! 也就是说,企业只能往更高处定价。到底定多高呢?以往的新车型生产100万辆是定价为10万元/辆的,这次的新车型需求大增,按理说,定更高价,消费者也会接受的。好吧,就假设福特定价为13万元/辆。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这时,通用汽车一看有利可图!会立刻把同档次的新车型定价为12万元,抢占福特的市场。这对于福特来说,后果非常严重,会导致福特的新车卖不出去!
同理,大众汽车见有利可图,很快把同档次的新车型定价为11万元。丰田汽车见状,也很快把同档次的新车型定价为10万元!你以为这就够了?比亚迪一看,把同档次的新车型直接定价为9.67万元!!! 最后,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只能把这个档次的新车型的价格定为9.67万元左右! (现实中各大汽车公司的同档次车型价格不尽相同,但折算成性价比都是差不多的)。
且慢,以前的竞争中,福特不是把新车型定价为10万吗?这次定价为9.67万岂不是会亏损? 不会的,因为这次的产量是150万辆。100亿研发成本除以150万辆,平摊到每辆车的研发成本只有0.67万元了。再加上其它成本9万元,刚好9.67万元——也就是说,通过完全竞争,各大汽车公司最终相互竞争出来的价格只能是平均成本价。因为要是再往下打价格战,就大家都会亏损了——即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只能是平均成本曲线。如图2。我把我的这种理论称为:成本与需求理论。
成本与需求理论的分析方法
当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与成本曲线相交在更低位置,价格下降同时销量增加。(需求减少时则刚好相反,分析方法相同)。 当成本下降时,成本曲线下移,与需求曲线相交在更低位置,价格下降同时销量增加。(成本上升时则刚好相反,分析方法相同)。
现经济学教导我们: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而成本与需求理论却认为,并不是价格越高,供给越多!而是只要价格一旦高于成本(即现价,即成需曲线的相交点),企业就可以供给无数!(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因为企业生产越多成本越低,只要在这个价格市场有需求,就会拼命生产!
也不是价格越低,供给越少。而是只要价格一但低于成本,供给为0!俗语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因此,当一样东西生产越多就越便宜时,现经济学的供给曲线——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产量的定义就不复存在了。现实中,企业按现价(即成本)即可供给无数(只要有需求),所以根本没机会出现价格更高才供给更多这种情形。 取而代之的是平均成本曲线:企业根据需求量这个市场信号的增减来调整供给价格(而不是现经济学的根据价格这个市场信号来调整产量):当市场需求增加,就增加产量,并因成本下降而供给价格下降(需求减少同理)。
为什么现经济学会得出边际成本定价?
那么,现经济学的企业按边际成本定价(即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又是如何得出来的呢?以下是我作出的证明。
往常,一个地主用100铜币雇了5个农民,其它成本(包括耕牛、土地、种子、肥料、农具……)投入300铜币。共投入400铜币成本,产出了800公斤粮食。市价0.5铜币/公斤,刚好等于地主的投入成本。于是,地主在完全竞争中利润为零(经济学里的利润为零是指超额利润为零。即只获取了正常微利。地主的投入成本里已经把正常微利也算进去了。上述汽车的例子同理,平均成本里已经包含正常微利)。
然后,一个重大问题出现了! 随着人口不断激增,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所有的耕地已种满,无法再增加。这时,粮价来到了1铜币/公斤。
于是,在这一茬,地主多用100铜币多雇了5个农民。因为耕地不能再增加,即现在10个农民投入到原来的土地,这些多出来的人手只能更加频繁地除草、赶鸟、捉虫……使收成尽量多些。终于收成达到了900公斤。
来算一下:在上一茬,地主每投入1铜币可产出2公斤粮食。而这一茬,地主新增加投入了100铜币,按之前的情况应能多产出200公斤的,但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新增的收益不断递减,也就是生产越多成本越来越高),只能增产100公斤。
问题来了:明明收益比之前少了100公斤,地主为什么还要干?——因为这时粮价来到1铜币/公斤呀!
地主这次新增加投入100铜币的收成可以卖出100铜币,刚好回本,利润为零。——也就是说,要是粮价没达到1铜币/公斤,地主是不会增加投入的,否则这笔新增加的投入就亏了。
那么,地主想卖高价行吗?比方说卖1.1铜币/公斤。不行,这样的话就会卖不出去,因为市场上无数的竞争对手们相互压价,最终压到只卖1铜币/公斤。不能再往下压了,否则大家新增加投入的那部分就亏损了——没错!这就是经济学里所说的按边际成本定价了!
但是,但是,这一茬总投入500铜币,总收成900公斤,却可以卖得900铜币,地主获得了400铜币的超额暴利!——这跟经济学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完全竞争中企业利润为零、市场经济有效率的结论刚好相反。
那么,经济学又是如何得出完全竞争中企业利润为零的结论的呢?经济学的推导是:当某行业出现超额利润时,就会有更多企业加入来生产,使供给增加(即供给曲线右移),把价格打压下去,直至利润为零。 但问题在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之所以成立,正是因为资源(耕地)枯竭呀!当耕地不再增加,试问其它想加入生产的企业拿什么来生产粮食?!
因此,经济学最重要的结论之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经济学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完全竞争中企业利润为零,是相互矛盾的。 只有在成本与需求理论里,才能得出完全竞争中企业利润为零的结论!
(其实,即使这一茬地主不进行新增的边际投入,跟往常一样投入,也就没有边际收益,只收获800公斤,照样能获得400铜币的暴利!但少了边际投入所得的正常微利)。
为何古代经济学家会得 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那么,为何古代的经济学家们会得出供给越多、成本越高,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呢?其实,这在农业时代是对的! 原因总结为八个字:人口激增,科技停滞。人口正如马尔萨斯所说的以几何级数疯狂增长。而同时科技千年都没啥大进步。
你看各种现经济学书籍中解释供给与需求理论的内容,所举的例子基本上是:小麦、玉米、葡萄、西红柿……这类农产品。因为在农业时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农作物。而且往往人口增长过多而耕地有限。
经济学在解释供给越多、成本越高时认为:因土地有限,若要生产出更多农产品,只能在同一片土地上投入更多人力、种子等等。随着土地越种越密,产出不可能与投入同比例增加,所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当然成本就越来越高。 〔因此,造成边际收益递减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产品(例如粮食)的生产其中有的资源用尽、不再增加(例如古代的耕地)。 经济学在解释古代粮食生产边际收益递减时,是给出了“耕地用尽”这个理由的。那么,经济学在证明现代农业、工业、信息产业也是边际收益递减时,也必须要给出理由呀!——请证明什么资源用尽! 到底是这世界工业用地枯竭了还是石油枯竭了还是工人都完全就业了???你不能一上来就无厘头地根据古代的理论,一口咬定现代也是这样!〕
因此,现经济学用于解释古代农业时代完全正确!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不但早已进入工业时代!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农业为什么没有边际收益递减?
首先因为人口增长速度大降,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呼吁生育率太低。而同时,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明了化肥、农药、拖拉机、收割机、转基因……并不断开垦出新的耕地,使得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当今世上大量耕地空置!
大量耕地空置意味着什么?当耕地种满,再增加种植密度,只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减;但当耕地空置,就刚好相反,表现为规模经济(即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为现代化种植都是种植面积越大成本越低。因此,现代农业的供给曲线同样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如图3。
图3的供给曲线同样也适用于低端制造业和商业。因为它们同样遵从规模经济。
低端工业产品没有研发成本,例如:普通的衣服鞋袜、文具、洗护用品……因此,不能像高端制造业(例如汽车)或信息产业那样通过扩大规模而大幅拉低成本而形成强烈的规模经济。于是,我把它们的平均成本曲线画成倾斜度没高端制造业大,以便于理解。
低端制造业是如何产生规模经济的呢?主要是厂房、机器、高管工资、资金……这些重大成本,当产量大增,除了加班还可以两班制甚至三班制,那么这些成本就会降为之前的1/2甚至1/3。而人工方面,虽然加班费增加了,但各种保障性支出却被摊薄了。要是长期产量继续大增呢?直接新建厂房就是了!
商业是如何产生规模经济的呢?主要是铺租、人工……这些重大成本,卖货越多,摊薄得越厉害。
其实,当今世界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规模经济!你看当今世上的巨头:特斯拉、沃尔玛、亚马逊、丰田、阿美、波音、可口可乐……有哪个不是规模越大就成本越低?!
保罗·萨缪尔森在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中写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规律。 对此,我认为:平均成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规律。
现代有没有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减?
那么,现代工业有没有可能出现符合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呢?
假设现在大幅降息,汽车需求暴增,那么,对铁矿石和电力的需求大增,确实会引起这些资源的短暂涨价(生产越多,这部分资源的成本就越高)。但随后呢?买车的需求狂跌,因为你现在买了以后10年内都不会再买了。那么,这些短暂涨价的资源又会跌回原处。底层的逻辑就是:人口没有激增。
那么,即使是资源短暂涨价,对汽车短期会形成边际收益递减吗? 假设现在每辆车平均包含的研发成本2万元。如果销量暴增一倍,那么,对铁矿石和能源的需求暴增,但是,这些资源不像耕地一样枯竭,只不过是开采更多的话,开采成本高了些。 于是,就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这些资源上涨导致汽车成本上涨了2000元。但是,但是,平均研发成本却大降了10000元!结果是,汽车售价反而跌了8000元! 为什么会这样反直觉?因为当100亿元研发成本只生产1万辆车,平摊到每辆车的研发成本高达100万元!如果产量扩大十倍,平摊到每辆车的研发成本就剧降到只有10万元了!即天价研发成本因产量剧增而剧减,远超过资源价格上涨。 〔因此,造成边际收益递减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即使资源不再增加(例如新能源车的锂,有段时间生产速度跟不上需求暴增,炒作导致锂电池涨价),所造成的资源成本上涨必须大于规模经济所造成的成本下降(例如汽车产业极其强大的规模经济使得新能源车一直大幅降价,不能形成边际收益递减)。〕
我再来假设一下,假如人口像古代一样大幅增长,会引起边际收益递减吗?也不会。因为人口大幅增长需要时间,比方说一代人25年。但这25年人类的科技又再度大幅增长,把形成资源枯竭的原因消除了!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的边际成本曲线刚开始时是往下走的,只是到了耕地种满,触发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后,边际成本才不断往上走。 因此,只要我们保持资源不枯竭,边际成本就不会上升!怎样才能做到?只要保持科技进步大于人口增长即可!!!
好了,如果非要写科幻小说说未来人口又是几何级数增长,同时却科技停滞。那么工业产品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吗?这就会了。(这时,企业的供给曲线会由平均成本曲线自动转变成边际成本曲线、按边际成本来定价。因此,现经济学到了现代基本失效,并不是现经济学错了,而是时代不同了,现代社会基本上没什么产品是按边际成本定价了)。
但请记住,这种事情只会写在科幻小说里,但不应写进经济学里。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失效的最根本原因是:科技以立方级数增长!!!
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对了,还没有推导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呢! 对于完全竞争的信息产品,它的供给曲线也完全可以按上述汽车的思路来推导。
首先,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为0,因此不可能有人会按现经济学所说的以边际成本来定价。如果定高价呢?比方说一款财务软件或杀毒软件,若定价高了,其它多个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就会相互压价,直至只能获得超额利润为0的正常微利为止。
只不过跟工业产品不同的是,工业产品除了技术(信息)成本,还有实物成本(材料、能源、人工、机器……)。而信息产品再生产时没有实物成本,生产更多时平均成本可以做得比工业品低得多!于是,在画信息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时,我也故意画得比高端工业产品倾斜度更大,这样更便于理解。如图4。
现经济学的长期和平均成本概念
既然真实世界的企业几乎都是用平均成本定价,那么现经济学怎么办呢?就把一个大家公认很含糊的概念:长期,用在平均成本身上。认为平均成本定价是企业长期才有的,平时还是边际成本定价。
理由是:比方说制衣厂,当需求长期增加,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新建厂房、新增机器,不断扩大规模而做到生产成本不变。但如果是短期需求暴增,肯定来不及新建厂房、新增机器而大幅增产。增产只能靠不断招聘工人增加人手投入,导致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不断上升。
其实,长期跟边际成本一样,也是古代农业时代才有的概念。我举个现正全球热卖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例子,你一看就明。 当这款游戏一天需求10万份时,游戏公司用0.1秒就生产出来了!生产时间只不过是用户网上付款后系统自动确认的一刹那。当这款游戏越来越热,一天需求疯涨20倍!达到200万份时,需要多久的“长期”才能生产出来呢?还是0.1秒呀!因为游戏公司不用新盖厂房、新增机器就能生产出来呀!——根本就不可能有长期这个概念!
那么,古代为什么会有长期这个概念呢?以下是我作出的证明。
古代最重要的产品就是粮食。但粮食生产需要大约半年到一年的长时间。 如果某地这一年大环境跟往年差不多,粮价1铜币/公斤。那么,这一年的粮价大概也就在这个价格上小幅波动,大约等于生产成本。
但是,若当地发了一场洪水,冲垮了大部分农田。那么第二天,大家都恐慌去抢购粮食而同时不敢卖出来。因为粮食短期生产不出来,粮价暴涨(即只有长期才能大幅增产使粮价降到等于成本价)。随后发生饥荒,粮价疯涨。
也就是说,在古代,长期和短期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是个有一定作用的概念。
那么,当现代农业遇到以上情况又会有什么不同? 当媒体向你推送:你省份的农村发生了一场洪水,把粮食都冲垮了。你会有什么反应?——你连看都没兴趣看一眼!!! 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不管有没有洪水,超市和网店里的大米还是5元/公斤,一点都没变!!!为什么在古代是要命的事情,到了现代,就没有影响了呢???因为现代农业多了四样强大的东西:信息、运输、储存和最重要的市场经济!
在古代一个省发生了大饥荒,消息要很长时间才能传到中央。然后中央组织救灾,到各省收购粮食。再运输到受灾省份。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粮食已经损耗得只剩下一点了。等这点粮食到了灾区,灾区的人口也只剩下一点了。
而现代一个省发生洪水粮食歉收,不但本地的大量储粮够吃多天。而且第二天,周围各省的粮食已经自动蜂拥而至!同理,若一国粮食歉收,世界各地的粮食也自动蜂拥而至!——大家都抢着做生意呀!
好了,再说一下现代工业。现实世界中,当衬衫的总需求极其罕见地短期暴增50%,怎么办???把库存清空就解决了。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非要假设总需求还继续增加?加班生产就行了;还增加?两班制就行了。
什么叫做两班制?就是国内很常见的:某制衣厂招聘多一倍工人,分白班和夜班轮流工作。效果近似多开了一个工厂,产量接近多了一倍!而同时,机器、厂房、利息、核心管理人员工资……这些成本却下降了近一半! 当经常出现两班制时,企业早已经在新建的厂房里扩大生产了。
因此,现代经济不需要短期和长期这些概念,因为它们对价格基本没影响。(说个很搞笑的:现经济学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居然是一根垂直线!理由是长期来看,劳动力有限,因此供给无法再增加。但信息产品从生产第二个开始,成本为0,供给可以无穷,你抓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得出供给有限的结论!!!)
成本与需求理论的结论
根据成本与需求理论,我还得出了一些极其重要的结论:
1,信息产品和高端工业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技术成本非常高,但技术却可以无成本复制! 因此,只要跟最先进的搞好关系,虚心请教最先进的研发者,就相当于节省了天文数字的研发资金!用来改善民生。再加上这些不用钱的伟大科技本身就能创造出天文数字的财富!国家就此变富!
大名鼎鼎的印度仿制药就是例子。试想,如果印度要靠自己研发这些创新药,整个国家的财富搭进去都不可能成功!
这正是某人说过的,凡是和某好的都富了的底层逻辑。
2,现经济学教导我们:完全竞争市场是最好的,价格是最低的,消费者是最受益的,资源在完全竞争中是最有效率的。垄断是最坏的,因此制定法律坚决反垄断。
而成本与需求理论却认为,当市场只有两家最大公司时,已经最接近垄断了,但却是最好的!因为此时规模经济足够大,成本最便宜。 比方说,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两家超级大的飞机公司,波音和空客。他们相互竞争,对消费者就是最好的。试想一下,如果世上有很多大型飞机公司,每家都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做研发,平摊到每架飞机上的研发成本肯定吓坏人!!!
世界上最好喝的却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没错!我说的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3,现经济学教导我们:需求越多,价格越高(即需求曲线右移);需求越少,价格越低。
而成本与需求理论却认为,并不是需求越多,价格越高。可乐从发明开始,到现在需求已经增加了无限倍!如果经济学这个重要结论是对的话,那么,特朗普肯定喝不起一天12罐可乐!
也不是需求越少,价格越低。 说一件真事。不久前,我因维修电磁炉,要用白炽灯泡做测试。想不到找了附近多家五金电器店都没有!第二天到另一个市区去买,老板说仓库有,1.5元一个,让我在店里等。我等了近半小时却告诉我找不到了。我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现在到处都没有白炽灯泡?老板说:其实,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改用节能LED灯泡了。
记得我上一次买白炽灯泡,还是在年轻的时候。现在白炽灯泡的需求已经下降了千倍,按现经济学的理论,应该便宜到一分钱两个了吧。但算上通胀,价钱却还是没什么变化,正是因为成本没变呀!
我不禁感慨:人生如白驹过隙。时代已经变了,而我却还懵然不知!
|